중국어/新華通新

房地产市场信息透明度调查:楼市信息知几何?(07.03.31)

현대천사 2007. 3. 31. 14:33

资料图片

    新华网成都3月30日专电(记者 侯大伟)你知道你看中的楼盘的实际销售情况吗?你明白你要购买一套房屋究竟要向开发商付多少钱吗?为了买一套房子,很多人“呕心沥血”搜集各方面的信息,但往往等到入住之后就会感叹“悔不该听信售楼小姐的花言巧语”。

    我们对房地产市场信息究竟了解多少,还有多少猫腻被隐藏在“市场不确定性”的借口之下?

    房产中介两头骗

    成都的廖女士因为购置了新房,所以准备将以前买的一套小户型出售。为此,她找到成都一家知名的房产中介公司,最后双方商定最终以30万元的价格由中介商代理销售。

    没过几天,中介公司打来电话说有一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情侣已看中了该套房子,愿意出30万元。中介公司还专门打招呼说,年轻情侣原来只肯出28万元,是他们承诺说能帮其多办些按揭贷款,最后才同意出价30万元的。为防止他们临时变卦,签合同时千万别多说话,赶紧签字完事。

    赶到中介公司后,双方都没有怎么说话,只是很快签订了合同,事后廖女士如愿以偿地拿到了30万元的房款。

    两个多月之后,廖女士偶然在一家超市里碰到这对年轻情侣才得知,中介公司当时向他们开价是35万元,后来经过多次协商,最终商定33万元成交。当时中介公司交代他们说,业主本来一口咬定35万元成交的,但通过他们的努力,价格降了2万元。为了不要临时生变,中介公司也要求他们办手续时,不要多说话,尽快完结各种手续。

    廖女士向记者总结说,消费者和房地产开发商、销售商、中介商之间总是存在着信息不对等、不透明的问题,所以一定不能轻易相信房地产市场中各种“商”话。

    “明码标价”能打破房市“信息壁垒”?

    2006年5月中旬,建设部新闻发言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要进一步增加市场透明度,方便百姓选购住房,并向社会公布了40个重点城市对外发布房地产市场信息的网址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广州、上海、成都等几大城市也都相继明文规定:商品房交易必须明码标价。去年以来,成都市相关部门已多次组织了“商品房明码标价”“房地产市场信息透明度”的专项检查和整治活动。

    “然而从检查和整治的情况来看,市场执行情况并不理想,房地产市场信息壁垒依然严重。”成都市房管部门的一位干部向记者透露说。

    近日,记者来到位于成都市城西的几个正在所谓“热销”楼盘暗访发现,能执行将每套房屋进行明码实价标注,并将销控表显著悬挂的并不多。

    为了刹住房地产市场上“信息不公开”“故意误导消费者”“编造虚假销控表”“捂盘惜售”等行为,成都市房管部门还专门出台《成都市房地产行业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》,一旦某个开发商或楼盘销售人员被消费者投诉并被查实后,其“污点”信息将被录入“成都市房地产行业信用信息”系统,并且保留三年。

    “然而这一切并不能对市场违规者产生真正的威慑作用。”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事实上,房管部门只是一个主管全市房产行政管理的市政府工作部门,在处理妨碍房地产市场信息透明度行为时,缺乏有效的执法处罚手段。希望靠“明码标价”一纸文件就能打破房市“信息壁垒”,显然是不现实的。

    市场的不确定性不能成为房市信息壁垒的遮羞布

    记者采访的不少房地产商认为,从市场的角度来说,房地产开发商、销售商和二手房中介商,没有义务公布房地产市场的所有信息,对于他们来说,市场信息是独享的。

    成都富房不动产有限公司置业顾问杨易认为,由于市场存在诸多不确定性,商品房的价格也是要随时调整,不可能明码标价后就一成不变。水涨船高并不能说明房地产开发商“心黑手辣”,符合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的经济规律。

    对此,律师卢思位评价说,不确定性正是市场经济风险所在,如果用这种不确定性来作为房地产市场存在信息壁垒的遮羞布,那只能会加大这个市场的风险性。何况随意涨价行为也违反了我国的《价格法》。

    成都市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处长谢奇才认为,对于消费者来说,信息的对等才是公平交易的基础,无论是什么理由,只要客观上存在故意制造信息壁垒,造成消费者与开发商处于不对等的交易地位,就是违反了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,侵犯了消费者权益。

相关阅读

    亿元大案撕破二手房交易黑幕 中介之乱何时止?   

    新建商品房价格近年上涨过快,令普通百姓"望房兴叹",价格相对便宜的二手房因此成了很多人的首选。于是,一些不法中介把这个市场当成了"提款机",利用二手房市场火热行情和监管黑洞,暗中截留、占压二手房交易款,甚至狂卷百姓为购房而苦心积攒的血汗钱。